目錄
第一部分2022年部門預算說明
一、部門基本概況
二、部門預算單位構成
三、部門收支總體情況
四、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
六、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
七、名詞解釋
第二部分2022年部門預算表
1、部門收支總表
2、部門收入總表
3、部門支出總表
4、財政撥款收支總表
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表
6、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表
7、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
8、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表
9、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表
注:以上部門預算報表中,空表表示本部門無相關收支情況
第一部 分部門預算說明
一、部門基本概況
1.職能職責
長沙學院創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長沙大學(??疲┥駷楸究圃盒?,是長沙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為主管理”體制。學校坐落于瀏陽河畔,占地約1970畝,校舍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3億元,藏書146.8萬冊,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規劃高校,湖南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湖南省文明高校。學校致力于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堅持“兩型”(教學型和應用型)“兩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體兩翼”辦學定位,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以工程應用類學科專業群為主體,文化創意類與現代服務類學科專業群為兩翼,理、工、文、管、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有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7個、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1個。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省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擁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等省級實踐教學平臺34個,建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0門。擁有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勞動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省科技領軍人才、省科技人才托舉工程中青年專家、省121創新人才培養工程人選、省“百人計劃”人選、省100個科技創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學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芙蓉教學名師等90余人次。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黨對學校事業發展的全面領導,緊密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力學篤行”校訓,發揚“崇德、求真、實干、擔當”的長大精神,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全面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應用型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服務地方能力,全面提高文化傳承與創新水平,始終堅持開放辦學。自2017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以來,學校以此為發展契機,扎實推進各項建設工作,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人才師資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聚焦辦學定位,凝練學科特色,聚焦產教融合,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加速推動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主要職能職責如下:
(1)人才培養。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進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鞏固深化“三全育人”建設成果,著重發揮實踐、心理、資助、管理、服務、組織等育人功能,全力構建學?!叭恕惫ぷ黧w系。以新工科、新文科、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專業認證為抓手,堅持“需求導向、學生中心、持續改進”的理念,以跨界+融合為特征,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主要手段,開展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以馬欄山新媒體學院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全面推進專業綜合改革與內涵建設。堅持質量立校,緊貼區域產業鏈、創新鏈設置專業集群,完善招生、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靈活調整專業結構,逐步淘汰社會需求度不高、同質化嚴重的專業,持續優化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躋身國內一流。學校積極推進協同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200余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服務省委省政府“兩山”(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與湖南廣電、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共建馬欄山新媒體學院,取得了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學校生源質量好,高分段考生數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內進入本科一批招生錄??;2021年湖南省實施新高考,我校在湖南省歷史類、物理類各專業組平行一志愿投檔線均位列省內新升一本院校首位。近五年,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和技能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248項,其中全國性一等獎98項、二等獎173項。2015年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我校以全國排名第2的總成績榮獲“優秀院校獎”,且為湖南省唯一連續5年、累計6次獲此殊榮的高校,累計獲國家等級獎73項(其中一等獎14項)。近五年,我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平均近90%,居全省高校前列。2014年至2020年,連續三屆榮獲“就業創業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稱號。
(2)科學研究。學校主動對接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契機,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高起點建設好馬欄山新媒體學院,努力做好新一輪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工作,推進學科建設,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加強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學校建有國際合作科研平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長沙工作站、省重點實驗室、省高?!?011協同創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16個。2010年以來,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共計1966項,縱向科研項目經費近2億元。學校教師承擔國家自科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0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0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4項,其中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國家級)1項,省科學技術獎16項(包括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省自然科學三等獎7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包括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文化和旅游部優秀研究成果(旅游類)優秀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30項。
(3)社會服務。學校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成為與長沙現代化水平相適配的閃亮文化名片。聚焦建設現代化長沙的現實需求,積極對接市委市政府和市級各部門、在長企業和社會組織,主動提供科學研究、決策參考、咨詢服務、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撐等服務;支持面向地方重大需求組建大團隊,整合校內外資源,聚集海內外人才,重點開展長沙市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攻關;對接長沙市產業鏈布局,著力建設一批創新研發平臺,服務長沙市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強與在長的行業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共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合作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探索建立學校與大中型企業、各區縣政府聯合引進海內外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的機制;著力推進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改革,制定支持和鼓勵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良性發展的政策措施,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探索網絡教育新機制;聚焦長沙市現代產業工作技能提升和市民知識更新對繼續教育的新需求,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推進與區域政府、行業、企業、社區合作進行培訓;支持長大附中推進改革,依法辦學,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突出“生本教育”辦學特色,打造群眾滿意的基礎教育學校。學校始終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和使命,緊密圍繞現代化長沙建設的戰略目標,近五年來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項目381項,實現本地轉化應用182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累計70余億元。
(4)文化傳承與創新。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深入開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促進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以愛國主義教育、“四個自信”教育、創新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為著力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法治觀,培養一批又一批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校大力弘揚“崇德求真、實干擔當”的長大精神,努力構建境界高雅、追求卓越、特色鮮明的長大文化,使校園文化氣息更加濃郁,“校訓校風、大學精神”的引領示范作用更加明顯,現代大學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校園文化景觀群逐步形成,校園文化傳播體系運行高效,學校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高。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學術道德建設,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發表有要求”,積極營造恪守學術誠信、遵循學術準則、包容和諧尊重差異、追求真理鼓勵創新的學術環境。通過舉辦學術論壇、科技創新競賽、科普教育等文化活動,把學校建成富有活力的知識社區和科普基地。學校充分發揮校城融合的優勢和長沙文化研究基地(長沙文化研究所)的陣地作用,聚焦長沙地區歷史文化、現代都市文化、文化產業、休閑旅游、校園文化、和諧社區文化,積極打造服務長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建設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長沙文化傳承或市民科普教育基地(場館);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建設一支年富力強、能征善戰的文化創新團隊。
(5)國際合作與交流。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依托長沙智能制造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和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的國際影響力,聚焦“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拓展國際化辦學格局。先后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與國外近30多所高校簽訂了校際交流協議,接收培養外國留學生100多名。近年來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訪問、留學、進修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2.機構設置
學?,F有教職工1160人,其中專任教師93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1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5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57人?,F有14個學院,49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423人。內設機構包括:黨政辦、組織統戰部、宣傳部、紀委辦、人事處、學工處、保衛處、教務處、教學督導團、質評辦、科技處、招就處、國際處、計財處、審計處、資產處、后勤處、基建處、機關黨委、離退休辦、關工委、工會、團委、圖書館、網絡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學報編輯部、鄉村振興研究院、環境與能源光催化協同創新中心、土木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數學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法學院、馬欄山新媒體學院(影視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音樂學院、研究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
二、部門預算單位構成
1、長沙學院本級
三、部門收支總體情況
(一)收入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財政撥款收入,以及經營收入、事業收入等單位資金。2022年本部門收入預算53,262.63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38,262.63萬元。收入較去年增加796.97萬元,上升1.52%。主要是生均撥款增加。
(二)支出預算:2022年本部門支出預算53,262.63萬元,其中,教育支出53,262.63萬元。支出較去年增加796.97萬元,上升1.52%。主要是學校新建學生宿舍等基本建設支出增加。
四、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
2022年本部門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預算38,262.63萬元,其中,教育支出38,262.63萬元,占100%。具體安排情況如下:
(一)基本支出:2022年本部門基本支出預算數33,433.96萬元,主要是為保障部門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用于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以及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公用經費。
(二)項目支出:2022年本部門項目支出預算4,828.67萬元,主要是部門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而發生的支出,包括有關事業發展專項、專項業務費、基本建設支出等,其中:教育支出4,828.67萬元,主要用于校園維修維護和學生宿舍建設等方面。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
本部門無政府性基金安排的支出。
六、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2022年長沙學院機關運行經費0萬元,與上年預算持平。
(二)“三公”經費預算:2022年長沙學院“三公”經費預算數為40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10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0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費20萬元),因公出國(境)費10萬元。2022年“三公”經費預算較2021年減少5萬元,主要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
(三)一般性支出情況:2022年本部門會議費預算55萬元,擬召開各類教學科研工作會議,人數150人,內容為各類教學業務交流、學生學科競賽和科研業務交流等;培訓費預算95萬元,擬開展教職工和學生培訓,人數320人,內容為教職工專業能力和師德師風培訓、教學業務開展的各類學生培訓及思想政治等;擬舉辦原創校園紅色話劇展演、各類教學比賽等節慶、晚會、論壇、賽事活動,經費預算100萬元。
(四)政府采購情況:2022年本部門政府采購預算總額6,151.13萬元,其中:貨物類采購預算2,287.93萬元;工程類采購預算2,516.54萬元;服務類采購預算1,346.66萬元。
(五)國有資產占用使用及新增資產配置情況:截至2021年12月底,本部門共有公務用車6輛,其中,機要通信用車1輛,應急保障用車0輛,執法執勤用車0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0輛,其他按照規定配備的公務用車5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27臺,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2臺。2022年擬新增配置公務用車0輛,其中,機要通信用車0輛,應急保障用車0輛,執法執勤用車0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0輛,其他按照規定配備的公務用車0輛;新增配備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1臺,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0臺。
(六)預算績效目標說明:本部門所有支出實行績效目標管理。納入2022年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的金額為53,262.63萬元,其中,基本支出34,353.56萬元,項目支出18,909.07萬元。
七、名詞解釋
1、機關運行經費:是指各部門的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資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2、“三公”經費:納入?。ㄊ?縣)財政預算管理的“三公“經費,是指用一般公共預算撥款安排的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因公出國(境)費。其中,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以及燃料費、維修費、保險費等支出;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等支出。
第二部分 2022年部門預算表
(具體見附件)